紫砂壶分类
- 夏立
- 王石耕
- 查元康
- 徐建芳
- 许学芳
- 王伟
- 余仲华
- 朱永忠
- 范小龙
- 周洪彬
- 范国名
- 范泉明
- 王晓斌
- 庄伟平
- 徐浩
- 张秋平
- 朱牧清
- 王国强
- 张爱成
- 周斌
- 谭华斌
- 刘世涛
- 徐亚春
- 周路健
- 张听刚
- 曲峰
- 于洪霞
- 李彦雄
- 陆轶舟
- 蔡一强
- 陈进
- 龚涛平
- 何卫枫
- 万阗阗
- 酒虎
- 施小马
- 王健
- 廖未梅
- 耿其群
- 顾小英
- 许浒
- 吴行中
- 史云棠
- 王余平
- 郑新
- 杨一新
- 高湘君
- 丁洪顺
- 周定华
- 谈剑锋
- 范志峰
- 范磊
- 石丁
- 史金妹
- 蒋小彦
- 杨裴明
- 茶宠
- 蔡岩峰
- 邵惠雄
- 张云熙
- 吴杰
- 刘景
- 王孝新
- 许学军
- 谢曼伦
- 蒋小琴
- 盛益明
- 范国华
- 庄玉林
- 袁新强
- 尹君峰
- 吴靓
- 江友明
帮助
关于我们
服务热线
支付
会员服务
货到付款
徐秀棠紫砂壶作品信息
紫砂壶作品描述
紫砂壶工艺师简介
徐秀棠
1954年随陶刻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陶刻装饰技艺。
1955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厂前身)。
1958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民间艺人雕塑研究班学习,后转入“泥人张”工作室学习民间泥塑。
1959年曾参加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的雕塑创作。
1968年主持并试制成功高2.8 米的紫砂陶大型雕塑《毛主席去安源》。
1972年恢复负责开展了多方面的创作设计研究工作,试制成功适合雕塑生产的泥料,采用色坭、镶嵌、琢毛等手法,并用“辉发釉”烧成雕塑,首次创作了《西游记人物群雕》在广交会上受到客商喜爱。
1973年主持总体设计了《银葵茶具》、《水利壶》、《鱼形文具》、《鱼纹瓶》等作品,运用瓷、竹、金属材质与紫砂工艺巧妙结合,如“瓷珠镶嵌”、“嵌银丝”“色泥”、“锦纹”“琢毛”等多种装饰技巧。
1977年与江苏省雕塑家一起,在苏州东山紫金庵临摹18罗汉泥塑、用紫砂陶烧制小样,分别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单位存档。
1978年创作了《萧翼赚兰亭》、《曹操煮酒论英雄》、《雪舟学画》等着意人物内心世界,形态逼真的作品,先后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宜兴陶瓷展览和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活动获全国美术设计奖。其中《雪舟学画》投产后连续8年盛销不衰。与顾景舟合作撰写的《宜兴紫砂工艺陶》
于1979年发表《江苏陶瓷》。之后相继创作一批以群体组合,文化名人和民间典故题材的作品,有《鉴真和晁衡》、《刘海戏金蟾》、《雨长喜珠》、《坐八怪》、《四代书法家》、《饮中八仙》等。其中《坐八怪》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
1981年与顾景舟等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亚洲艺术节”。
1986年设计紫砂陈设陶《丙寅大吉》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
1987年其到紫砂二厂任雕塑艺术分厂厂长热心于对青年的培养,并首创特大型陶艺,高162厘米、重172公斤的《净瓶观音像》,大型《花生》、《冬笋》、《灵芝》、《鼎狮熏香炉》等文玩陈设陶。他除从事陶塑创作之处,在综合陶刻、陶塑的基础上,设计创作一批别具风貌的紫砂壶有《龙凤壶》、《天威壶》、《灵豹壶》、《时袋壶》、《大平壶》、《竹报平安》等,并在镌刻铭款上做学问,作应时、应壶、应情之铭文。期间发表论文《紫砂陶刻艺术理论》,在《文汇报》举办“紫砂文化征文奖”中获得一等奖。还与顾景舟一起编辑《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90年其从宜兴与人文题材塑造雕塑艺术形象,主要有《供春学艺》、《紫砂艺人邵大亨》等。在“中国第二届紫陶艺术展览会”上发表新作《十八罗汉》。这些作品凭借艺术功能的发挥再创造,突出人文精神,演示整体形象,独具魅力。
1989年赴日本访问。1991年受日本陶艺家明星大学的邀请访问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武常野艺术大学、明星大学陶艺系,并参观众多的展览和博物馆。1992年与胞兄徐汉棠应台湾省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湾访问,开展紫砂文化的两岸交流活动。
1994年与日本著名陶艺家高弘先生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
1996年再度受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访问台湾,发表《试说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作品受到台湾同行的极高评价,
1996年获得中华民族文化薪传奖,发起主持“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
其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




